当前位置:首页 - 第3页

《回乡偶书》(其一)的原文翻译和赏析(作者:贺知章)

发布 : 红豆相思 | 分类 : 唐诗三百首 | 评论 : 0 | 浏览 : 916次

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,乡音无改鬓毛衰。儿童相见不相识,笑问客从何处来。翻译:年轻时离开家乡,年老了才回来,家乡的口音一点没变,可两鬓的头发已经变白。孩子们见了我都不认识,还笑着问我从什么地方来。注释:①偶书:不经意的、偶然随意的写下来。②少小:年少的时候。少:古时30岁以下为少。③老大:年龄大了,年纪老了。④鬓毛衰:指两鬓的头发变白。鬓毛:脸两边靠近耳朵上的头发。衰:和上文押韵,古代念cuī.⑤相见:指文中的“儿童”见了诗人。⑥客:客人,指诗人自外返乡,以客自比。赏析:诗歌第一句“少小”到“老大”,由“离家”到“回乡”,时间、空间上的距离拉得很大,其中蕴含着背井离乡,久居他乡的感伤,以及落叶归根、回到故乡的喜悦。第二句一个“衰”字透露出了诗人在非人力所能挽回的自然规律面前感伤的内心世界。三

《咏柳》的原文翻译和赏析(作者:贺知章)

发布 : 红豆相思 | 分类 : 唐诗三百首 | 评论 : 0 | 浏览 : 949次

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,万条垂下绿丝绦。不知细叶谁裁出,二月春风似剪刀。翻译:一颗颗高高的柳树好像是用碧玉装饰成的,垂下的千万条柳枝如同绿色的丝带般美丽。不知道这纤细的叶片是谁剪裁出来的,大概是二月春风这把神奇的“剪刀”吧。注释:①碧玉:青绿色的玉。此处指春天柳叶的嫩绿。②妆成:打扮,妆饰。③丝绦:用丝线编织成的绳子。这里指细软的柳枝。④谁:又读shéi。⑤似:好像,如同。赏析:这是一首咏物诗,诗人运用新颖、奇妙的比喻生动的描绘了柳树的形象,赞美了春天的勃勃生机,使人们感受到盎然的春意。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。首句“碧玉妆成一树高”是写整体,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成的。用“碧玉”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,突出它的美。第二句“万条垂下绿丝绦”是写柳枝,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,突出它的轻柔美。第

《风》的原文翻译和赏析(作者:李峤)

发布 : 红豆相思 | 分类 : 唐诗三百首 | 评论 : 0 | 浏览 : 1150次

风解落三秋叶,能开二月花。 过江千尺浪,入竹万竿斜。翻译:风能够吹落秋天的叶子,能够催开初春的花儿。风拂过大江卷起千尺浪花,它进入竹林能吹斜万竿翠竹。注释:①解落:脱落,脱掉。解:分开。此处指风把树叶吹落,叶和枝分离。②三秋:秋季的第三个月,指深秋。此时树叶开始凋零。③开:这里是“使....开”的意思。④二月:指农历二月,早春时节。⑤斜:倾斜。赏析:这是一首描写风的咏物诗,李峤以“风”为题的诗歌共有三首,此为其中一首。风,为自然界之物象,本是看不见摸不着,只能经由生命个体用心去感受或通过外物的变化知晓。全诗没有出现一个“风”字,也没有直接描写风的外部形态与外显特点,而是通过外物在风的作用下的变化表现出风的柔情与强悍,可见诗人对物态常识的熟知与了然。在这种生活常识的支撑下,诗人通过描

《咏鹅》的原文翻译和赏析(作者:骆宾王)

发布 : 红豆相思 | 分类 : 唐诗三百首 | 评论 : 0 | 浏览 : 1435次

咏鹅鹅,鹅,鹅,曲项向天歌。白毛浮绿水,红掌拨清波。翻译:鹅啊鹅,你弯曲着长长的脖子朝着天空唱着歌。一身洁白的羽毛浮动在碧绿的水面上,一双红色的脚掌拨动起清清的水波。注释:①咏:本来是歌唱的意思,这里指通过写诗来描写、赞美某一事物。②曲项:弯着脖子。曲:动词,弯着。项:脖子。③歌:在这里是动词,意思是唱。④拨:划动,分开。赏析:《咏鹅》相传是骆宾王七岁时写成的,描写生动,老少都竞相背诵,可以看出诗人的聪慧之处。全诗通过一个儿童视觉,描绘了白鹅在水中游玩欢叫的情景。诗的首句连用三个“鹅”字,表达了诗人对鹅的喜爱之情。这三个“鹅”字,可以理解为孩子听到鹅叫了三声,也可以理解为孩子看到鹅在水中嬉戏,十分欣喜,就高兴的连呼三声“鹅、鹅、鹅”。次句“曲项向天歌”,描写鹅鸣叫的神态,“曲项”二字形容鹅向

《敕勒歌》的原文翻译和赏析(作者:北朝民歌)

发布 : 红豆相思 | 分类 : 南北朝的诗 | 评论 : 1 | 浏览 : 4743次

敕勒歌敕勒川,阴山下。天似穹庐,笼盖四野。天苍苍,野茫茫。风吹草低见牛羊。翻译:美丽的敕勒大草原,位于阴山脚下。天空像那圆圆的大帐篷,笼罩着整个草原。蓝蓝的天空广阔无边,绿茵茵的草原一望无际,风儿吹过,草儿起伏,显露出成群的牛羊。注释:①敕勒歌:我国南北朝时敕勒族的一首民歌。敕勒: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之一,以游牧为生。②敕勒川:敕勒族居住的平川地方,在现在的甘肃、内蒙古一带。川:平原、平川的意思。③阴山:横亘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,连绵1200多公里。④苍穹:毡做的圆顶帐篷,俗称蒙古包。⑤野:古达读yǎ。⑥苍苍:深青色。⑦茫茫:辽阔深远,无边无际。⑧见:同“现”。显现,呈现。赏析:这是一首敕勒人传唱的民歌,原文是鲜卑语,后译成汉语,这首诗寥寥二十余字,就勾勒出了我国古代游牧民族的生活场景,具有北

《塞上听吹笛》的原文翻译和赏析(作者:高适)

发布 : 红豆相思 | 分类 : 唐诗三百首 | 评论 : 1 | 浏览 : 2864次

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,月明羌笛戍楼间。借问梅花何处落,风吹一夜满关山。翻译:冰雪消融,胡地已是牧马的时节了。傍晚时分,战士们赶着马群回来,明月洒下一片清辉。在如此苍茫而又澄明的夜色中,从戍楼中传来熟悉的《梅花落》曲调。请问这曲调落到了何处?借着风,一夜间已传遍了关山。注释:①塞上:边塞地区。②雪净:冰雪消融。③胡天:指西北边塞地区。胡:古代对西北部民族的称呼。④羌笛:羌族管乐器。⑤戍楼:防卫的城楼。⑥关山:这里泛指关隘山岭。赏析:诗歌一开始是两句实景描写:塞外西北,冰雪消融,是牧马的时节了。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,天空布满明月的清辉。开篇就造成了一种边塞诗中不多见的和平宁谧的气氛,一切都是如此的静谧与和平,而隐含在这背后的还有胡马北还、边关危解的情形,于是“雪净”也有了几分象征战争危险消失

《客中作》的原文翻译和赏析(作者:李白)

发布 : 红豆相思 | 分类 : 唐诗三百首 | 评论 : 0 | 浏览 : 1096次

客中作兰陵美酒郁金香,玉碗盛来琥珀光。但使主人能醉客,不知何处是他乡。翻译:兰陵盛产的美酒颜色金黄,扑鼻芳香,盛在玉碗里看上去犹如琥珀般晶莹。只要主人同我一道尽兴畅饮,一醉方休,我管他这里是故乡还是异乡呢!注释:①客中:指旅居他乡。②郁金香:散发郁金的香气。郁金:一种香草,用以浸酒,浸酒后呈金黄色。③琥珀:一种树脂化石,呈黄色或赤褐色,色泽晶莹。这里形容美酒色泽如琥珀。④但使:只要。赏析:本诗一反游子羁旅乡愁的古诗文传统,抒写了身虽为客,却乐而不觉身在他乡的乐观情感。前两句中,兰陵点出做客之地,把它和美酒联系起来,便一扫令人沮丧的外乡异地凄楚情绪,而带有一种使人迷恋的感情色彩了。后两句诗却出人意料,按照题目本应该书写身在异乡的愁苦思绪,而诗人却一反众人写法,别出心裁,成为了另一种不同的表现。

《鸟鸣涧》的原文翻译和赏析(作者:王维)

发布 : 红豆相思 | 分类 : 唐诗三百首 | 评论 : 0 | 浏览 : 1371次

鸟鸣涧人闲桂花落,夜静春山空。月出惊山鸟,时鸣春涧中。翻译:人闲静下来才能看到桂花纷纷从树上飘落,宁静的夜色中春山一片空寂。月亮悄悄升起惊动了山中熟睡的鸟儿,鸟儿不时啼叫几声,叫声徐徐回荡在山涧中。注释:①鸟鸣涧:地名,在王维朋友的别墅附近。涧:指夹在两山之间的细流。②闲:悠闲,含有人声寂静的意思。③空:空寂,空空荡荡,这里形容山空旷寂静无声。④月出:月亮出来。⑤惊:惊扰,惊动。⑥时鸣:不时的啼叫。赏析:这首诗是王维山水诗的一首代表作。诗人运用了动静对比衬托的手法,写出了鸟鸣涧一派幽谧、恬静的美好春景。诗的第一句写桂花徐徐落下的美景,夜色暗淡,桂花花瓣细小,其飘落不易被人察觉,只有心静下来,才能将身边如此细微的景象观察的如此细致,所以此句实写诗人的悠闲、恬静。诗的第二句写春天山林的景色。夜深

《少年行》(其一)的原文翻译和赏析(作者:王维)

发布 : 红豆相思 | 分类 : 唐诗三百首 | 评论 : 2 | 浏览 : 8149次

少年行新丰美酒斗十千,咸阳游侠多少年。 相逢意气为君饮,系马高楼垂柳边。 翻译:新丰的美酒价值不菲,咸阳城里有许多出众的少年。路上碰见知己都要把马系在酒楼旁的柳树上,与对方互饮一杯酒。注释:①新丰:古县名,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北。新丰镇古时产美酒,谓之新丰酒。②斗十千:一斗酒值十千钱(钱是古代的一种货币),形容酒的名贵。斗:古代的盛酒器,后来成为容量单位。③咸阳:秦朝的都城,故址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二十里,此借指唐都长安。④游侠:游历四方的侠客。⑤意气:指两人之间感情投合。⑥系马:拴马。赏析:这首诗描写了古代少年侠客的日常生活,颂扬了他们的友情和豪爽气概。诗的前两句写了新丰的美酒和咸阳城里的少年,本来这两者是不相关之物,但诗人用在此诗中,是为了突出后两句中少年的才华和他们那

《山中送别》的原文翻译和赏析(作者:王维)

发布 : 红豆相思 | 分类 : 唐诗三百首 | 评论 : 0 | 浏览 : 908次

山中送别山中相送罢,日暮掩柴扉。春草明年绿,王孙归不归?翻译:在深山中送走了好友后,夕阳落下我把柴门关闭。等到明年春草再绿的时候,我的朋友你能不能回来呢?注释:①掩:关闭。②柴扉:柴门。③王孙:贵族的子孙,这里指送别的友人。翻译:这首诗,不写离亭饯别的情景,而是匠心别运,选取了与一般送别诗全然不同的下笔着墨之点,超出了一般送别诗的内涵。诗的前两句交代了送行时的话别场面和惜别情怀,一个“罢”字即简洁又蕴含深刻,把离别时的那种落寞之感和惆怅之情写得更加浓重。三、四句中“归不归”,作为一句问话,照说应当在相别之际向行人提出,这里却让它在行人已去、日暮掩扉之时才浮上人的心头,成了一个并没有问出口的悬念,更加突出了诗人的惜别和思念之情,说明诗人一直到日暮还为离思所笼罩,意在言外,真是匠心别运,高人一筹

Copyright Your WebSite.Some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