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- 第1页

《回乡偶书》(其一)的原文翻译和赏析(作者:贺知章)

发布 : 红豆相思 | 分类 : 唐诗三百首 | 评论 : 0 | 浏览 : 916次

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,乡音无改鬓毛衰。儿童相见不相识,笑问客从何处来。翻译:年轻时离开家乡,年老了才回来,家乡的口音一点没变,可两鬓的头发已经变白。孩子们见了我都不认识,还笑着问我从什么地方来。注释:①偶书:不经意的、偶然随意的写下来。②少小:年少的时候。少:古时30岁以下为少。③老大:年龄大了,年纪老了。④鬓毛衰:指两鬓的头发变白。鬓毛:脸两边靠近耳朵上的头发。衰:和上文押韵,古代念cuī.⑤相见:指文中的“儿童”见了诗人。⑥客:客人,指诗人自外返乡,以客自比。赏析:诗歌第一句“少小”到“老大”,由“离家”到“回乡”,时间、空间上的距离拉得很大,其中蕴含着背井离乡,久居他乡的感伤,以及落叶归根、回到故乡的喜悦。第二句一个“衰”字透露出了诗人在非人力所能挽回的自然规律面前感伤的内心世界。三

《咏柳》的原文翻译和赏析(作者:贺知章)

发布 : 红豆相思 | 分类 : 唐诗三百首 | 评论 : 0 | 浏览 : 949次

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,万条垂下绿丝绦。不知细叶谁裁出,二月春风似剪刀。翻译:一颗颗高高的柳树好像是用碧玉装饰成的,垂下的千万条柳枝如同绿色的丝带般美丽。不知道这纤细的叶片是谁剪裁出来的,大概是二月春风这把神奇的“剪刀”吧。注释:①碧玉:青绿色的玉。此处指春天柳叶的嫩绿。②妆成:打扮,妆饰。③丝绦:用丝线编织成的绳子。这里指细软的柳枝。④谁:又读shéi。⑤似:好像,如同。赏析:这是一首咏物诗,诗人运用新颖、奇妙的比喻生动的描绘了柳树的形象,赞美了春天的勃勃生机,使人们感受到盎然的春意。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。首句“碧玉妆成一树高”是写整体,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成的。用“碧玉”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,突出它的美。第二句“万条垂下绿丝绦”是写柳枝,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,突出它的轻柔美。第

《风》的原文翻译和赏析(作者:李峤)

发布 : 红豆相思 | 分类 : 唐诗三百首 | 评论 : 0 | 浏览 : 1149次

风解落三秋叶,能开二月花。 过江千尺浪,入竹万竿斜。翻译:风能够吹落秋天的叶子,能够催开初春的花儿。风拂过大江卷起千尺浪花,它进入竹林能吹斜万竿翠竹。注释:①解落:脱落,脱掉。解:分开。此处指风把树叶吹落,叶和枝分离。②三秋:秋季的第三个月,指深秋。此时树叶开始凋零。③开:这里是“使....开”的意思。④二月:指农历二月,早春时节。⑤斜:倾斜。赏析:这是一首描写风的咏物诗,李峤以“风”为题的诗歌共有三首,此为其中一首。风,为自然界之物象,本是看不见摸不着,只能经由生命个体用心去感受或通过外物的变化知晓。全诗没有出现一个“风”字,也没有直接描写风的外部形态与外显特点,而是通过外物在风的作用下的变化表现出风的柔情与强悍,可见诗人对物态常识的熟知与了然。在这种生活常识的支撑下,诗人通过描

《咏鹅》的原文翻译和赏析(作者:骆宾王)

发布 : 红豆相思 | 分类 : 唐诗三百首 | 评论 : 0 | 浏览 : 1435次

咏鹅鹅,鹅,鹅,曲项向天歌。白毛浮绿水,红掌拨清波。翻译:鹅啊鹅,你弯曲着长长的脖子朝着天空唱着歌。一身洁白的羽毛浮动在碧绿的水面上,一双红色的脚掌拨动起清清的水波。注释:①咏:本来是歌唱的意思,这里指通过写诗来描写、赞美某一事物。②曲项:弯着脖子。曲:动词,弯着。项:脖子。③歌:在这里是动词,意思是唱。④拨:划动,分开。赏析:《咏鹅》相传是骆宾王七岁时写成的,描写生动,老少都竞相背诵,可以看出诗人的聪慧之处。全诗通过一个儿童视觉,描绘了白鹅在水中游玩欢叫的情景。诗的首句连用三个“鹅”字,表达了诗人对鹅的喜爱之情。这三个“鹅”字,可以理解为孩子听到鹅叫了三声,也可以理解为孩子看到鹅在水中嬉戏,十分欣喜,就高兴的连呼三声“鹅、鹅、鹅”。次句“曲项向天歌”,描写鹅鸣叫的神态,“曲项”二字形容鹅向

《敕勒歌》的原文翻译和赏析(作者:北朝民歌)

发布 : 红豆相思 | 分类 : 南北朝的诗 | 评论 : 1 | 浏览 : 4742次

敕勒歌敕勒川,阴山下。天似穹庐,笼盖四野。天苍苍,野茫茫。风吹草低见牛羊。翻译:美丽的敕勒大草原,位于阴山脚下。天空像那圆圆的大帐篷,笼罩着整个草原。蓝蓝的天空广阔无边,绿茵茵的草原一望无际,风儿吹过,草儿起伏,显露出成群的牛羊。注释:①敕勒歌:我国南北朝时敕勒族的一首民歌。敕勒: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之一,以游牧为生。②敕勒川:敕勒族居住的平川地方,在现在的甘肃、内蒙古一带。川:平原、平川的意思。③阴山:横亘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,连绵1200多公里。④苍穹:毡做的圆顶帐篷,俗称蒙古包。⑤野:古达读yǎ。⑥苍苍:深青色。⑦茫茫:辽阔深远,无边无际。⑧见:同“现”。显现,呈现。赏析:这是一首敕勒人传唱的民歌,原文是鲜卑语,后译成汉语,这首诗寥寥二十余字,就勾勒出了我国古代游牧民族的生活场景,具有北

Copyright Your WebSite.Some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