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- 第1页

《从军行》的原文翻译和赏析(作者:李白)

发布 : 红豆相思 | 分类 : 唐诗三百首 | 评论 : 0 | 浏览 : 817次

从军行百战沙场碎铁衣,城南已合数重围。突营射杀呼延将,独领残兵千骑归。翻译:在无数次的沙场征战之后,身上的铁甲都已破碎了。敌人已经在城南设下了埋伏。下令突围并射杀敌军将领,率领着千名残存骑兵归来。注释:①铁衣:作战时身上穿的铁甲。②呼延:匈奴贵族之一,这里指敌军。③骑:骑马的人,骑兵。赏析:这首诗以短短四句,刻画了一位无比英勇的将军形象。诗人还敢于写败仗,而且能从败仗中显出豪气。《从军行》的主人公显然是一位久经沙场的老将,但第一句却只写了他身上穿的铠甲,而且是一件“破铁衣”,他长期征战在祖国边陲,多年的风餐露宿,浴血厮杀,连身上的铠甲都已经破碎了,留下了累累的枪伤箭痕,可见他征战时间之长和所经历的战斗之严酷。“百战沙场碎铁衣”,是一个具有雕像性质的饱经血和火的洗礼的铁塔般的边将形象。虽然写的

《春夜洛城闻笛》的原文翻译和赏析(作者:李白)

发布 : 红豆相思 | 分类 : 唐诗三百首 | 评论 : 0 | 浏览 : 1136次

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,散入春风满洛城。此夜曲中闻折柳,何人不起故园情。翻译:谁家的笛声悄悄传出,随着春风飘扬,传遍洛阳全城。今晚听到令人哀伤的《折杨柳》曲,有谁的思乡之情不会油然而生呢?注释:①洛城:今河南省洛阳市。②谁:本诗中读(shéi),也可读(shuí)。③玉笛:精美的笛子。④闻:听,听见。⑤折柳:即《折杨柳》笛曲,曲中表达了送别时的哀怨感情。⑥故园:指故乡,家乡。赏析:这是一首描写思乡之情的诗。题中“春夜”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。第一句从笛声开始写起,虽然已经是深夜了,但是诗人难以入睡,这笛声正好触动了诗人的羁旅之思。第二句是写谁家的玉笛,在静夜悄悄的响起?传遍了整个洛阳城,诗人深深的被吸引住了,不仅写出洛阳城的安静,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思乡心切。三、四两句写诗人自己的情怀,却从他

《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》的原文翻译和赏析(作者:李白)

发布 : 红豆相思 | 分类 : 唐诗三百首 | 评论 : 0 | 浏览 : 1317次

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,闻道龙标过五溪。我寄愁心与明月,随君直到夜郎西。翻译:杨华飘落尽,杜鹃在悲蹄,听说王昌龄被贬到龙标去了,那里地方偏远,还要经过武溪、巫溪、酉溪、沅溪、辰溪。我把对你的忧愁与思念托付给天上的明月,希望能够随风到达夜郎之西。注释:①闻:听说。②左迁:古人尊右卑左,习惯上称降职为左迁,即贬官。③龙标:今湖南省黔阳县,王昌龄这次是被贬为龙标蔚。诗中指王昌龄,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。④子规:即杜鹃鸟,又称布谷鸟。⑤五溪:唐人所说的五溪指辰溪、酉溪、巫溪、武溪、沅溪,当时属于黔中道,在今湖南省西部和贵州省东部。⑥夜郎:汉代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,曾在今贵州省西部、北部和云南省东北部及四川省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,称为夜郎。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

《峨眉山月歌》的原文翻译和赏析(作者:李白)

发布 : 红豆相思 | 分类 : 唐诗三百首 | 评论 : 0 | 浏览 : 861次

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,影入平羌江水流。夜发清溪向三峡,思君不见下渝州。翻译:半轮明月高高的挂在山头,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。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,看不到峨眉山上的月亮了,才发现已到渝州。注释:①峨眉山:在今四川省峨眉山市西南。②半轮秋:半圆的秋月,即上弦月或下弦月。③平羌:江名,即今青衣江,在峨眉山东北。④发:出发。⑤清溪:指清溪驿,在峨眉山附近。⑥三峡:指长江瞿塘峡、巫峡、西陵峡,今在四川、湖北两省的交界处。一说指四川省乐山市的犁头、背峨、平羌三峡,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。⑦君:指峨眉山月。一说指诗人的友人。⑧下:顺流而下。赏析:此诗是诗人于开元十三年(725年)出蜀途中所作。这首诗意境明朗,语言浅近,音韵流畅。全诗意境清朗优美,风致自然天成,是李白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。全诗共二十

《独坐敬亭山》的原文翻译和赏析(作者:李白)

发布 : 红豆相思 | 分类 : 唐诗三百首 | 评论 : 0 | 浏览 : 827次

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,孤云独去闲。相看两不厌,只有敬亭山。翻译:一群鸟儿在高空飞得不见踪影,一片白云独自悠闲的飘去。不知厌倦的相互看着,只有我和这一座敬亭山了。注释:①敬亭山:原名昭亭山,在现在的安徽省宣城市北。②尽:消失,没有了。③闲:悠闲。④相看:相互对视。⑤厌:厌倦,满足。赏析:此诗前两句看似写眼前之境,其实把孤独之感写尽了。“尽”“闲”两个字,把读者引入一个“静”的境界: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感到格外的清静,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幽静。因此,这两句是写“动”见“静”,以“动”衬“静”。这种“静”,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。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,能给读者以联想,并且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观望之久,勾画出他“独坐”出神的形象,为下联“相看两不厌”做了铺垫。诗的后两句

Copyright Your WebSite.Some Rights Reserved.